保山做了什么?让省委书记当场点赞!
3月23日
省委书记王宁在保山市调研
当听到保山市
今年将有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时
王宁十分赞许和支持
希望拿出具体措施
提升组织能力
在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
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中走在全省前列
雷桐苏 摄
曾经的保山市
是一个集边疆、欠发达、山多坝少
民族杂居于一体的地区
有全国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山区县4个
(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
非贫困县1个
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近年来
保山市进一步巩固产业扶贫成果
以产业帮扶促进产业兴旺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基础增动能
腾冲市界头镇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3月21日召开的
保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进行了设定
其中提到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高于城镇居民1.5个百分点
今年
保山市将深入实施
“六个一批”增收措施
积极探索“七种类型”增收模式
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
“六个一批”增收措施
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01
帮扶政策保障增收一批
从政策制定上聚焦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编制农业现代化、农村居民持续增收、脱贫人口增收、市场主体倍增、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10个“三年行动计划”,出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配套政策文件,建立脱贫人口收入增长与定点帮扶单位、驻村队员考核评价挂钩机制,细化省级印发的脱贫人口增收9条措施,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增收责任。
“双绑”机制助农增收一批
02
以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脱贫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为抓手,落实产业帮扶全覆盖,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
推进保山小粒咖啡、施甸水稻制种、腾冲中药材、龙陵石斛、昌宁红茶“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采摘石斛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03
稳定就业实现增收一批
推行“保山掌上就业”一个平台,坚持劳务供给端和劳务需求端“两端发力”,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服务、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全流程的权益维护“三重保障”,实现领头雁“有心谋事”、村干部“有心干事”、党组织“有钱干事”、劳动者“有业成事”“四份收入”的“1234”模式。
隆阳区芒宽乡大门坎村扶贫车间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利用“三资”帮扶增收一批
04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扶贫资产作用,推进项目实施,帮扶脱贫人口增收。
建立村集体经济帮扶脱贫人口机制。
组织和动员脱贫人口参与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等项目建设和管理,全力推行以工代赈方式,将农村劳动力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20%以上。
05
用好“一险一金”保障增收一批
持续实施防贫基金、防贫保险,对遇到灾害、疾病、突发事故的群众进行二次救助,筑牢致贫返贫兜底保障网,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
推进“两区”促进增收一批
06
推进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点“两个重点区域”,落实市级支持施甸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意见,市级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金按不低于资金总量的30%倾斜支持施甸县,加大对施甸县项目、资金、人才支持,保障施甸县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全面落实巩固拓展易地搬迁脱贫成果“32条措施”。
施甸县摆榔村土鸡养殖促增收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七种类型”增收模式
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在用好六条措施的同时
保山市还将紧紧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村级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探索建立利润反哺、联合经营
入股分红等7种利益联结模式
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01
利润反哺型
引进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生产、管理与脱贫人口收益紧密连接起来,通过利润反哺实现利益的转移和再分配,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丰收的喜悦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例如,龙陵县勐糯镇田坡社区引入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褚橙基地10238亩。公司除给被流转土地的脱贫户按约定兑付土地租金、聘用流转土地的脱贫人口为产业工人外,还大量收购脱贫群众的牛粪、羊粪等农家肥,同时公司还以脱贫户年度种植管理收入总额为基数,提取15%的反哺基金,按照各户土地流转面积补助给被租地脱贫户。
联合经营型
02
建立脱贫户与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公司提供种畜、按标准回购仔畜,脱贫户交纳押金、提供“代养”服务的联合经营模式,推动企业盈利、脱贫人口增收。
例如,腾冲市巴福乐槟榔江水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向脱贫户提供3~7岁怀孕或临产的槟榔江能繁母牛代养,收取押金1.2万元(市场价的一半),代养周期为3年,犊牛长至半岁由公司统一回购。同时,公司按10元/公斤价格每天回收鲜奶。
03
入股分红型
村集体以项目资金入股合作社,把政府投入转化为群众的入股股金,农民变“股民”,让脱贫群众直接在项目建设或产业发展中享受稳定、普惠的增值收益。
烤烟丰收,种植户脸上流露出喜悦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例如,隆阳区西邑乡鲁图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合作社,流转整合脱贫群众的土地,引导鼓励种植大户发展烤烟、青豌豆、青蚕豆等产业。创新股份合作形式,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入股到土地流转服务合作社参与分红,50%根据群众流转的土地面积进行分配,3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维护农田机耕路、沟渠、管网等基础设施;20%作为公益金,用于帮扶无劳动力家庭、困难家庭及易返贫致贫家庭。
利益捆绑型
04
以承包经营等方式捆绑公司与脱贫群众的利益,盘活闲置土地(林地)、房屋(门市)等资产资源,通过统一布局业态,有效解决土地分散、房屋空置等问题,实现脱贫户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企业盈利发展。
例如,腾冲市清水镇清水社区老寨子村“筑巢引凤”发展乡村旅游,引进“花缘里”乡村旅游开发(腾冲)有限责任公司,与脱贫户签订联合经营协议,流转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建设花园,种植玫瑰花,形成“以景带村、以村实景、景村互动”的“景村共建”旅游发展模式。公司对脱贫户的经营业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宣传、统一营销,导入流量,经营收入由脱贫户与公司按9∶1比例分配。
05
组织领办型
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脱贫人口盼富致富愿望有机结合,变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
幸福司莫拉 杨峥 摄
例如,腾冲市清水镇司莫拉佤族村,由党总支牵头成立腾冲市清水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吸纳寨内全体脱贫户为社员,脱贫户有租金、股金、薪金、分红等多重收入。
电商助推型
06
依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借助电商、直播带货、网红打卡等新业态,拓宽产品销售流通渠道,带动脱贫群众增收,促进产业发展。
新寨村咖啡种植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例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对接”新模式,细分市场需求,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渠道,成为“一座保山”“隆阳乡耕”等电商平台直播基地;大力推广“咖啡树有偿认养”模式,为顾客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咖啡定制服务,逐步形成“咖啡+定制”“咖啡+研学”“咖啡+文创”等多元发展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咖啡第一村”。2021年,新寨村线上交易额1000余万元,占咖啡总销售额的10%;累计认养咖啡树2000多棵,农户直接收入达112万元,认养前咖啡生豆价格约35元/公斤,认养后价格达220元/公斤左右。
07
公司成长型
成立合作社之初,就以向公司化发展为目标,吸纳社会资本、项目资金、农户资金等参与经营,推动合作社企业化发展、公司化运作,推动产业规划、项目运营科学化、规范化,鼓励脱贫户自带产业入社发展自营经济,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例如,隆阳区汉庄镇金竹田社区旧寨自然村引入“牧云栖”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全村50户农户与村集体共同成立橼栖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入股项目公司共同发展以多肉为主的养殖业和乡村旅游,合理规划农户经营业态、推动差异化发展,组织农户参与景区管理,每户种植500盆多肉,开发民宿、农家乐、康养中心等休闲娱乐场所,布局小锅酒、南瓜饼、土榨红糖制作体验点等业态。项目运营后,在保证农户经营性净利润的前提下,公司按10%的比例进行营业收入分成。农户将获得参与景区管理及业态运营务工的务工收入,从农特产品出售、多肉出售中按比例获得经营收入,每年按股比从合作社获得盈利分红收入。
从杨善洲故里施甸到滇西雨屏龙陵
从千年茶乡昌宁到极边第一城腾冲
从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到澜沧江畔的小山村
一支支乡村振兴工作队接力出发
一个个特色产业带动高质量发展
一项项乡村建设规划先后落地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群众幸福安康
保山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昌宁县湾甸“七彩田园·阳光玫瑰”葡萄庄园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240多万保山儿女感恩奋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保山答卷”
推荐阅读